返回首页 > 位置: 高考网 > 德清县 > 正文

浙江省2022年6月高考和选考科目命题思路和试题分析

日期:2023/7/5 11:29:47 浏览:

筹兼顾问题导向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戴晓萍

杭州学军中学正高级教师金丽君

2022年6?浙江省普通?校招?历史选考是“双减”政策发布后的首次高考,整卷秉持“立德树人”“统筹兼顾”“问题导向”“教评一致”“浙江特色”,有效服务“双减”,引导一线教学方向。

一、依据课标,强调学科特征

卷中13题“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中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试卷依据课标要求,“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处处体现“历史中的人”,强化历史学科特征。如选择题的题1中“谈及个人政治抱负”的孔子,题2中“毕生追求‘美政’”的屈原,题5以诗作反映市集生活的白居易,题7中“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的顾炎武,题10中“表达维新立场”的严复,题12中反映爱国情怀的商人群体,题14中恢复高考制度的邓小平,题16“在罗马扩展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题17中宣示其社会理想的启蒙思想家,题18中被马克思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非选择题28更是谈及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人地关系。

二、强本固基,深化基础知识

整卷以学生为本,注重考查学科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深化对基础知识的落实,着重点在于学科主干知识及其蕴涵的素养,体现出浙江试题一贯坚持的密切联系教材的特点。基础题如第1、2、3、6、8、11、15、23题,26题“十分重要的会议”名称、陕甘宁边区的地位,27题的古希腊各城邦关系和奥林匹亚遗址的作用等,都指向明确的历史史实。深化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也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的理解把握。教学中既要着意依据课标、关联教材,更要把握基础与创新这一辩证关系。

三、创设情境,关注真实问题

情境是试卷问题的引导。情境取材丰富多样:优秀传统文化情境如题1、题2等,社会经济发展情境如题5、题9等,生活实际情境如题11、题20等。加强试题情境化设计,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实现从“解答题目”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情境是试卷主题的载体。题4中对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的时序排列,反映出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题9的“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部分)”直接切中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特点;题11图所示“1909年上海社会之剪影”和题20图电影作品《火车到站》都反映了近代中外交通事业的发展。

四、学科素养,呈现水平梯度

试题承继浙江卷的一贯风格,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在试卷难度、模块分布、题型结构等方面保持稳定。在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上稳中求进,与学业水平质量层级相符。

题18设计了亚当·斯密《国富论》引用中国古籍资料的中西思想文化互鉴情境,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的考查。

题25是浙江卷的史论题,由“清华简”而重新认识先秦历史,围绕“黄帝有子曰蚩尤”展开论证,从而考查史学理论、史料辩析、史证方法。

题26(1)要求用“关键词”归纳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题27(2)强调“只列关键词”体现雅典民主政治“无可逾越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对考生调动主干知识、进一步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提出最新要求,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考查形式的创新。

创设综合性问题和较为复杂的情境,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历史思维品质的考查。题28和29题以时间为经,主题为纬,覆盖必修和选修内容,体现出试卷的综合性与开放性。

题28围绕主题“人地关系”,第(1)问考查先秦哲学家相关的思想主张、哲学方法、精神境界;第(2)问则从历代政治家“田制改革”角度反映出人地关系的调整;第(3)问以选择和开放的形式,从历史关注现实,最终导向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试题设计的广域与视野,思考的深度与指向,有利于知识活化和历史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

题29围绕主题“资本主义扩张史”,从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诸般恶行”、19世纪中叶“最坏的时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难以解救的矛盾”,引导学生在依据史料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基础上,反思过往,胸怀世界。

地理:以价值引领为魂以核心能力为本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耿文强

浙江省临安中学高级教师罗高斌

2022年6月地理选考试卷注重价值引领,强调核心能力的考查。试题在题型与结构、呈现形式与风格等方面,基本上延续了近些年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稳定发挥。

一、主题立意深远,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试题秉持浙江省地理选考试题的优良传统,即重视围绕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来创设情境,深入贯彻地理学科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理念。如“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生物质天然气利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等试题,考查了“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又如“中南半岛耕地与粮食安全”“哈萨克斯坦石油开发、工业化与城镇化”等试题,则是以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为“镜子”,为我国的发展带来借鉴和启示。试题将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彰显了地理学科突出的育人价值。

二、情境视角多元,素养考查维度丰富

试题重视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具体任务放在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之中。情境素材大多源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热点,如“轨道交通市郊线”“天文观测活动”“干热风灾害对黄淮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广东电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注重考查学生解释地理联系生活、生产和社会关联情境的能力;注重创设地理学术情境,如“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考查学生以学术视角理解地理问题本质的能力。通过景观图、统计图表、地图和文字信息等情境的解读,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多维度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如“中南半岛某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大的自然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如“天文观测活动”中,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关系分析,侧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又如“湿地修复途径”,则侧重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三、聚焦能力培养,充分体现选拔功能

1.强化地理基础能力,凸显学科特色

试题通过地理学科传统而最具特色的方式来呈现,注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地理成因分析、地理空间思维和地理特征归纳等地理学科基础能力的考查。整份试卷图表多达22幅以上,有地貌景观图、地理要素分布图、地质剖面图、流程图和统计图表等若干形式。

2.关注学习能力差异,发挥选拔功能

试题问题情境创设总体直白明了,大多数试题学生都能清晰理解题意,但又注重难易搭配,较好地体现了选拔功能。如“从耕地资源角度,说明图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的设问,大多数学生可以写出部分答案,但要完整阐述却又需要深厚的知识功底。

3.难易梯度设计合理,利于考生发挥

试题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题前16题整体难度较小,此后难度逐渐增大;非选择题中有三道大题均为填空与问答组合,问答题的设问要求多以“指出”“简述”“分析”等方式组合,难易搭配合理,利于考生发挥。

物理:兼顾知识与能力,关注立德与育人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梁旭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赵惠松

整卷考查的内容和要求与考试说明保持一致。注重基础,知识覆盖面广,关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了育人的导向作用。

一、注重基础知识,突出重点概念理解

试题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重视对重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如第1题单位的考查,第2题常见球类运动的分析,第4题双缝干涉现象的分析,第5题磁感应强度方向的判断,第6题我国空间站圆周运动的分析,第7题氢原子跃迁与光电效应结合问题的分析,第9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问题的求解,第10题晒衣架受力的分析,第14题核反应过程的分析,第15题径向电场中圆轨道运动的求解,第19题滑轨问题的求解等,都体现了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使学生在答卷时有踏实感。

二、强化思维导向,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试题着重体现了科学思维的考查,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解决实际问题。如第3题鱼儿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和运动特征分析,第8题天宫课堂时的水球光学现象分析,第11题“双弹簧+小球”运动时各物理量的周期分析,第12题风力发电机问题的求解,第13题在额定功率、最大拉力和最大加速度制约下提升重物时运动模型的建构,第20题不同能量状态对应的运动状态分析,第21题运用转化方法将新颖的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然后综合运动、力、电规律进行分析求解,第22题将粒子运动和具有新意的转动圆桶关联进行综合分析与求解。

三、关注实验创新,提升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试卷在考查实验原理、仪器选择和使用、数据处理等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实验方案设计与创新的考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第17(2)题,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原有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改变实验器材,让考生重新进行设计。如第18(1)题以常用的分压电路为背景设置问题,第18(2)题以常见的两个电流计进行连结设置问题,有利于具有实验操作经历的学生得到正确结果,引导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提升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

四、优化试卷设计,引导中学教学方向

计算题篇幅不长、情境不繁,有利于学生仔细分析,静心建模,利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进行求解。这样的试题设计使“题海”中的学生肯定不能多得分,引导学生少“刷题”,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化学:稳中有进助力“双减”

绍兴市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赵贤祥

杭州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李汉清

2022年6月浙江选考化学命题遵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遵照“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原则,聚焦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试题突显化学特色,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服务高校选拔,切实引导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助力“双减”工作。

一、突显化学特色,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关注社会热点,试题取材于生命、能源、环保、药物等领域。如第6题中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第21题废旧锂电池处理、第29题工业废气H2S的回收、第31题药物氯氮平的合成,传承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传递化学正能量,体现化学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二、突出强“基”固“本”,发挥以考促学导向

试题内容范围和难度设置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聚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根本能力,试题设问与答案设计呼应教材核心内容,命题在教考衔接上精耕细作。如第5、7、12题考查化学概念,第10、13题考查变化规律,第3、11、24、30题考查实验仪器识别、基本操作、条件控制、方案设计;第22、26题考查结构与性质推理能力。引导中学化学教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做到应教尽教,不随意增加或删减内容,发挥以考促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三、聚焦核心素养,发挥育人选才功能

试题聚焦宏微思想、变化观念、探究创新、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强化化学思维品质,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生态。如第15、21题考查宏微思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kao.ljyz.com.cn 高考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