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围绕重点难点,坚决支持和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
切实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增强政治担当,精准发力、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做好资金保障。一是巩固支持乡村振兴。加大衔接资金投入、使用和监管,2021年累计拨付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147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500万元,确保了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不减,过渡期内财政政策的稳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财政支撑。持续做好国家“扶贫832平台”消费扶贫农副产品采购工作,完成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交易总额94.3万元,完成年初预留采购份额及上级下达任务的115%。二是债务风险安全可控。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多方筹措资金,按期偿还债务本息,推进政府隐性债务和系统外债务化解,2021年全年共偿还政府债务2.41亿元,无新增违规违法举借政府债务,年底政府债务规模持续下降,债务风险安全可控。三是大力支持环境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计投入资金11239万元,用于水环境整治、生态综合治理、“厕所革命”、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城乡环境整治和河流生态保护修复等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四)强化资金统筹,保障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
积极应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对标“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统筹直达资金、上级专项资金、国有资本经营等各类财力,竭力保障全县重点任务顺利落实。一是支持推进创建争优。将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与财政保障重点同步推进,凭借全省现代化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示范县及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发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优势,充分发挥上级专项资金撬动、牵引作用,突出抓好园区发展、产业培育、城镇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扩大财政有效投入,支持产业强县部署落实,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能。二是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完善直达资金的日常监管,在不改变原有资金拨付流程的基础上,以直达资金台账为基础,以资金监控系统为支撑,加强对直达资金预算分解下达、资金支付、补贴补助发放情况、资金使用和监管等分类全过程监控,确保资金惠企利民。全年共收到中央直达资金26719.6万元,参照直达资金2535.4万元,下达进度100%,直达资金在“六稳”“六保”工作中发挥的重要效益和保障作用充分显现。三是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推行“零基预算”管理,打破预算固化格局,从严编制预算,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必要、非重点支出,坚持从严从紧、有保有压原则,严控低效、无效支出,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把支出关口,落实一般性支出及“三公”经费支出继续下降要求,以财政资金支出支付促进各项政策尽早落实,项目尽早实施,群众尽早受益。2021年,“三公”经费支出716万元,较上年下降0.69%,其中:公务运车运行维护费支出298万元,较上年下降1%;公务接待费支出406万元,较上年下降3.3%,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12万元,较上年增幅100%。会议费支出47万元,较上年下降4.1%;培训费支出95万元,较上年下降2.1%。四是加大企业纾困力度。综合运用减税降费、补贴、激励等措施,对冲疫情常态化对经济的影响,全年共为企业兑现税收优惠资金718.58万元,企业税费成本进一步降低,协助争取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补助资金,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2笔共2110万元,支付财政贴息资金113.16万元,助力个人创业发展。拨付招商引资各类资金105万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突出贡献企业奖励及政策性奖励项目资金761万元,新进企业从中受益。
(五)严格规范管理,提升财政管理能力上取得新成效
坚持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强化财政监管,全面推进为民理财、依法理财,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一是扎实做好预决算公开。积极落实《预算法》对预算公开的要求,依法批复2021年部门预算并向社会公开。在保障预决算公开内容真实完整的基础上,做到公开部门全覆盖,切实推进依法理财。二是预算管理一体化顺利推进。以“陕西财政云”系统为核心,精准对标预算管理一体化相关要求,全面上线应用项目库、预算编制等7大主体功能及人员台账、账户管理等4个辅助功能,使用财政云系统开展业务覆盖率100%。三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规范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加强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组织开展24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涉及金额1.1亿元,突出绩效评价在资金分配中的导向作用,提高项目绩效评价质效。四是国有资产管理日趋规范。制定出台《甘泉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借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认真抓好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环节,积极盘活县域闲置国有资产(资源)存量,调查核实国有资产单位需求,调拨资产27笔,处置资产37笔,净资产收益全部上缴国库,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间共享共用和闲置资产合理流动。落实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按时报送国有资产综合报告。五是严格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采购领域营商环境,规范“陕西省政府采购网”系统应用,完成政府集中采购项目23个,采购预算金额2274万元,采购金额2148万元,节约资金126万元,节约率5.5%。把好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概预算评审关,全年完成评审项目183个,送审金额54184.6万元,核定金额45899.9万元,核减金额8284.7万元,审减率为15.3%,极大的节约了财政资金。六是有序推进财政监督检查。围绕上级专项资金、县上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中心工作任务,联合审计、乡村振兴等部门成立检查组,综合考虑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现状,利用线上查阅、现场检查、资料备案等多种灵活检查方式,有序开展财税政策落实、资金监管、内控管理、衔接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各位代表,总体来看,在省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下,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积极财政政策发挥出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经受住了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考验,成绩来之不易。但预算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现阶段全县经济规模还不够大,产业集聚程度和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龙头企业少、新兴产业增长缓慢,税收贡献不高,支柱税源较为单薄,财政增收后劲不强;二是随着民生事业发展等刚性支出的不断增加和政府债务化解进入高峰期,财政资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收支平衡压力增大,财政运行风险依然存在;三是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内控制度建设及绩效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都要高度重视,需要全县上下和财政部门一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2022年财政预算安排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我们将迎接党的二十大,全面开启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决落实县委决策部署,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践行“零基预算”理念,优化支出结构,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兜牢安全发展底线,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发挥财政在区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根据今年全县经济发展计划,编制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具体如下:
(一)202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安排
1.202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
2022年,我县财政总收入安排23958万元,较上年决算23992万元,减收34万元,减幅0.1%。其中上划中省市税收收入安排11908万元,较上年决算12503万元,减收595万元,减幅4.8%;地方收入安排12050万元,较上年决算11489万元,增收561万元,增幅4.9%,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一是税收收入安排6630万元,较上年决算7236万元,减收606万元,减幅8.4%。二是非税收入安排5420万元,较上年决算4253万元,增收1167万元,增幅27.4%。
2.2022年可安排财力
按照现行财税管理体制及省市对县财政相关体制政策要求,根据收入计划安排,在确保今年收入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构成全县2022年年初财力来源有:地方财政收入12050万元;返还性收入预计3175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预计46447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预计14978万元;其他固定数额及结算补助收入预计9121万元;困难县区财力补助预计3000万元;取消石油开发费补助收入555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预计41600万元;市级补助预计3500万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2700万元。全县年初总财力为142126万元,需剔除53197万元(①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上解预计3536万元;②南区采油厂财政收入基数上划732万元;③上划单位上解经费297万元;④教育费附加列收列支400万元;⑤行政性收费和罚没弥补经费不足及列收列支1500万元;⑥上解保基本稳定调节基金预计2267万元;⑦法检两院财务统管基数上划1154万元;⑧市对县财政体制调整基数上划1711万元;⑨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列收列支41600万元)。年初可安排财力为88929万元,较上年年初86747万元,增加2182万元,增幅2.5%。
3.2022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
根据上述可安排财力情况,全县计划财政总支出安排130460万元(含专项转移支付补助41600万元),具体支出功能分类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710万元,较上年预算18000万元,增长3.9%;公共安全支出6800万元,较上年预算6700万元,增长1.5%;教育支出24300万元,较上年预算24100万元,增长0.8%;科学技术支出860万元,较上年预算850万元,增长1.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680万元,较上年预算1600万元,增长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600万元,较上年预算20850万元,增长3.6%;卫生健康支出10200万元,较上年预算9800万元,增长4.1%;节能环保支出3520万元,较上年预算3400万元,增长3.5%;城乡社区支出8000万元,较上年预算12500万元,下降36%;农林水支出19200万元,较上年预算22000万元,下降12.7%;交通运输支出3200万元,较上年预算3000万
文章来源于:http://gaokao.ljyz.com.cn 高考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