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全市3万多名考生将分别在20个考点抒写答卷,接受检阅。为了给考生送去美好祝愿、传递满满的正能量,市政协圆梦教育委员工作室、娄底民盟书画院等单位积极开展励学子,送对联活动。各大考点悬挂高考对联,彰显文化传统与教育理念,这也成为一道风景。一起来看看今年各考点对联所蕴藏的美好寓意吧!
娄底市第一中学
十年求索,习圣习贤,心中酿就鲲鹏志;
百载治平,立言立德,笔下能成李杜诗。
【解读】在这太平盛世,考生通过刻苦学习,树立了远大志向,练就了过硬本领,在高考中一定能够游刃有余,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能建功立业。联中借用或化用了《逍遥游》《赤壁赋》《水调歌头》中的形象或语句。立徳、立功、立言是古人追求的人生境界,也是娄底一中三栋教学楼的栋名,本次均设有考场。“李杜诗”既指李白、杜甫诗歌中借鲲鹏形象所表现的旺盛斗志和坚定自信,也指考生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作者、解读:阳春树(娄底一中语文高级教师)
娄底一中附属实验学校
娄氐悬浮,有璀璨星辉,以争光日月;
鱼龙变化,见斑斓鳞角,试在抱风雷。
【解读】上联暗含学校历史与发展现状,以娄氐悬浮、璀璨星辉、争光日月表达学校不仅是声名斐然之地,更是新秀崛起之所;下联以鱼龙变化、斑斓鳞角、在抱风雷等熟为人知的典故展现学子的光明未来,提振学子的参考信心,表达对高考学子的深切祝福。
十载用功,似蛟龙潜海;
一朝蜕变,若彩凤翔天。
【解读】上联与下联,一为学子求学,一为学子参考,形成鲜明对比之余,表达了求学虽似蛟龙潜海,鲜为人知,但在蜕变之后,却可迎来别样天地,大显身手,这既是学子生活的真实写照,也表达了对参考学子的鼓舞和祝福。
作者、解读:龚玮(娄底一中附属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娄底市第二中学
又见神童,今日蟾宫折桂去;
寄言学子,明朝四海凯歌还。
【解读】娄底二中所处老街,又名为神童镇,“京阙人家惊地动,湖南童子破天荒。”以南宋贺德英参加神童试三试均获第一而得名。薪火相传,新一代神童必将在高考中不孚众望,夺得桂冠。也期待所有学子学业有成,四海为家,在各行各业中建功立业,捷报频传凯歌还,这是对母校最好的回馈。
作者、解读:龙小良(娄底二中语文教师)
娄底市第三中学
鉴理衡文,拔萃宏词,盛世再开龙虎榜;
通今贯古,飞扬意气,群雄又洒陆潘才。
【解读】上联言国家招考——考试严肃,选优拔萃,希望录取治国济世之大才。下联说学子应考——考生才能卓异,信心十足,大显身手,大家都盼望金榜题名。上下联一事两面,相关相联,又相反相对,是对联写作的常格。同时融古代科举于当今高考对联中,使联语更加典雅高致,也体现了考场的肃穆庄重。
作者、解读:刘玉华(娄底三中语文高级教师)
娄底市第四中学
步步为营,终鼎立城西,四中再引拿云手;
沙沙奋笔,正才倾陆海,异日欣看报国行。
【解读】娄底四中经过多年同心协力、筚路蓝缕、稳扎稳打。对联寄言考生胸有成竹、心无旁骛、挥笔疾书,充分展示出他们的才华与能力,相信他们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学有大成,并以切实行动报效祖国,感恩人民;到时大家备感欣喜。其中,“考室”“异日”分别与“四中”“经年”呼应,并产生强烈的时空交错之感。
作者、解读:胡涌(娄底四中教师)
胸怀灏瀚,金榜题名必有我;
视见峥嵘,蟾宫折桂胜无敌。
作者:刘才瑞
冷水江市第一中学
才俊聚锑都,铺采摛文追绮梦;
状元题雁塔,敲金击石续华章。
【解读】上联寓意冷水江一中高三学子充满自信,今年高考人人考上理想大学。冷水江一中因曾出过三个省状元,有“状元学府”美誉;“铺采摛文”,出自《文心雕龙·诠赋》,意指铺陈文采。下联寓意冷水江一中锐意进取,今年高考再现昔日荣光。
作者、解读:曾德斌(冷水江一中语文高级教师)
磨剑十年,妙思泉涌;
挥毫三日,逸兴云飞。
【解读】“磨剑十年”形容莘莘学子艰苦求学,扎实基础。“逸兴云飞”出自刘勰巜文心雕龙》,形容超逸豪放的意兴像云彩一样飞扬,然后实现“题金榜”的目标。“挥毫三日”指考生回到考场,从容应对。“文思泉涌”出自曹植《王仲宣诔》,喻灵感和激情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谱写美丽的乐章,取得高考胜利。
作者、解读:李翔(冷水江一中高级教师)
冷水江市第六中学
腹有诗书,卷上难题无畏;
笔参造化,心中宏愿堪期。
【解读】上下联分别借用苏轼《和董传留别》及李白《与韩荆州书》中成语,因果关联;整联一气呵成,雅俗共赏。上联赞考生十载精诚,诗书饱读,气韵自华,考场自信,答卷完美;下联寓学子文思悠远,文笔高妙,必圆金榜题名之梦,必成情荐轩辕之愿。
作者、解读:周仲辉(冷水江六中语文高级教师)
妙笔雄才,骐骥奋蹄千里外;
高怀远志,鲲鹏展翅九霄中。
通报三回,滕王阁里文惊世;
展才八斗,冷水江头宴有君。
作者:周仲辉(冷水江六中语文高级教师)
涟源市第一中学
锦时筑梦,如琢如磨,且试蓝田种玉;
金榜题名,知止知定,必成麟阁栋梁。
【解读】上联意为学子渴望高考中一试身手,下联意为学生定能成为栋梁之才。其中“蓝田”语义双关,涟源一中地处涟源市蓝田街道,古人曾用“采蓝欣得地,种玉古蓝田”的诗句盛赞蓝田;“美玉蕴蓝田”又典出李商隐“蓝田日暖玉生烟”,涟源学子皆如美玉蕴养于其中;“试玉”暗合李商隐名句“试玉要烧三王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如琢如磨”“知止知定”分别引自《诗经》和《大学》,突出考场特点。
作者、解读:吴海华(涟源一中语文骨干教师)
涟源行知中学
行书苑路,藏龙山丘壑于胸,宏开气象;
登状元门,引涟水波澜入卷,大展经纶。
【解读】上联取义:行知这一方书香宝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龙山灵感,催生莘莘学子的生花妙笔,绘制自己的盛世华章;下联取义:行知这状元学府,能引考生激发灵感于笔端,契合自身厚实积淀,奋笔疾书,编织自己人生的金丝缕,焕发自己理想人生辉芒。
作者:曹建军(涟源行知中学教师)
三甲登科,胸藏北斗;
十年磨剑,笔撼南溟。
释义:三甲:行知中学旁边为三甲乡,梁姓祖先有四子,编十、六、四三甲,三甲乡因此得名。南溟:庄子《内篇·逍遥游》中有“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作者:彭吉昌(涟源行知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涟源市第二中学
奋楫扬帆,中流击水,大浪淘沙留本色;
踔厉骏发,学海翻腾,生花妙笔著文章。
【解读】我校在艰难中苦苦求索,今恰逢长郡集团集中力量帮扶发展,将中流击水、大浪淘沙,紧抓机遇,顺势而为,精准提质,显英雄本色,办好人民满意、学生信赖的学校;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展示自身才华。全联既关注过去、针对现实,又展望未来。同时也给考生殷殷的祝愿。
作者、解读:吴子熙(涟源二中教师)
涟源市蓝田中学
涟水波柔,如梦轻涛铺锦绣;
蓝田玉美,生花妙笔吐华章。
【解读】此联嵌入校名“蓝田”二字。上联描写了涟水河边的美丽景色,下联描写了学子的考出了优异的成绩。一个“柔”和一个“美”寄托了作者对家乡风物浓浓的自豪感。
作者、解读:罗军(特邀)
涟源市工贸中专
卧薪尝胆,水滴石穿,且看华山论剑;
拔寨攻城,云开日见,喜迎金榜题名。
解析:莘莘学子历经十余年艰辛努力,终于学业有成,今天到了华山论剑,一拼高下,展露才华的时候了。高考的几天时间里,攻克一道道难关,终于拨云见日,迎来光明前景,祝愿考生们金榜题名,如愿考上理想大学。
作者、解析:谢立新(涟源工贸中专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双峰县第一中学
两派交流,剑砺十年冀一试;
双峰对峙,鹏期六月抟九天。
【解读】上、下联前四字出自双峰一中前身双峰书院曾任山长(院长)朱尧阶为书院撰写的名联:“两派交流好向此间寻活水,双峰对峙更从何处仰高山。”该联现悬挂于双峰一中南门。
上联寓意在百年学府各种学术思想的交流、碰撞中,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练本领,期待一试身手。化用了贾岛《剑客》一诗中“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诗句。
下联寓意学子们期待通过六月高考实现梦想,大展宏图。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语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六月”暗点高考时间。
作者、解读:朱文明(双峰一中语文教师)
笔架双峰,凝智聚思,欲展鸿鹄之志;
诗吟湄水,摛文铺采,尽抒鼎鼐之才。
胸罗文史,腹有诗书,自是匡时济世;
学究天人,笔穷数理,惟期报国安民。
【解读】上联“双峰”,一语双关,既可指两座山峰,又可指“双峰县”。“笔架双峰”可指把“如椽大笔”架在“两座山峰”之间暗蕴将一腔豪情洒诸笔端一展抱负;也可指“双峰县的学子在双峰一中的考场上架笔待考。”“鸿鹄志”语出《吕氏春秋?士容论》“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鸿鹄”即天鹅,“鸿鹄志”比喻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下联中“湄水”是双峰县城人民的母亲河,如一条飘带环绕双峰县城。与上联“双峰”对应,即一山一水,山水相映。《论语?雍也》篇中有句名言“智者乐水,仁才乐山”,意即为智者像流水一样灵动、悠然,仁者像大山一样稳重、安宁。“铺采摛文”意指铺陈词藻与文采,此词出自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鼎鼐才”语出唐朝苏颋《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鼎鼐递袭,簪缨相望。”中“鼎鼐才”喻指国家栋梁一般的大才华。学校的科技楼大门边有一副对联,上书“于兹小试经纶手,看汝终成鼎鼐才。”
上下联合意符合高考考场的情境:内运“气”,外运“笔”,先要稳定心态,搁笔静气,凝神潜心,运筹帷幄,等“心”“气”安定下来,再执“笔”稳健作答,方可笔走龙蛇,文如泉涌,妙笔生花。
作者、解读:张新良(双峰一中语文教师)
双峰县第三中
文章来源于:http://gaokao.ljyz.com.cn 高考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