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襄城区教育局承办了“中小学教育软实力峰会”,充满自信地向来自湖北各地的校长们展示了几所学校打造特色的做法。这些中小学大都其貌不扬,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襄城区宣称其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师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局长张永成说:“这是为孩子们的一生奠基,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就不会有多大困难。”他认为,习惯比分数更重要,“目前的考试制度完全是应试制度,大都是对机械记忆能力的体现,反应不了综合素质。这对孩子的评价是不科学、不公平的”。因此,他鼓励校长们:与中考高考无关、但与人的发展有关的事情,必须坚持做。这些年来,根据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和个性确定办学特色成为襄城区各校的追求。“我们要努力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个特色,各个学校不重样。”张永成说。
我们要让孩子们走出去与别的孩子不一样
襄阳市二十五中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走上了“创造力教育”之路。它曾经是一所被债务和官司缠绕的学校,“教师福利差,人心涣散,生源不好,很难给人带来希望”。但这样一所处于低谷的薄弱学校,也没有放弃成为品牌学校的梦想。机会之门在2002年开启,这一年,襄阳市举办首届创新大赛,规定获奖学生中考加5分。“能加5分,对我们的学生就是很大的帮助。”一位副校长说,区里的其他学校并不在乎这种比赛,使得二十五中轻易地脱颖而出,它每年都精心组织大量学生参加科幻绘画、科技制作、科学小论文等各项内容的比赛,获奖比例相当高,首届赛事中仅科幻绘画一项就有30多人拿奖,“为区里争了光”。在副校长王三中看来,参赛带来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效果:原本信心不足、学习动力较差的学生们,因为在小发明小制作中获奖,自信心大增,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学校决定从2005年开始全力开展科技创造教育,并将校训修改为:与创造同在。学校的使命不再只是为了中考,而要成为“培创造之地,育创新之才”。在这所学校常见的标语是:人人皆创造成员,处处皆创造场所,事事皆创造内容,时时皆创造机会。“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终身的探究与学习。”王三中说。2006年以来,学校所付出的努力包括:每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节,每月开展一次学生们主讲的“科普大讲堂”,承接了国家级的“地域文化、校本教材和科技创新的关系”研究课题,成立了包括新能源利用部、地域文化探究部等12个部门的“小爱迪生少年科学院”,编写完成了《小学生发明创造》和《中学生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系列教材。
文章来源于:http://gaokao.ljyz.com.cn 高考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