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人民网寇雅楠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12月20日电(寇雅楠)12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据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全国1/4的羊肉、1/10的牛肉、1/5的牛奶、2/5的羊绒来自内蒙古,2个千亿级和10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农牧业“产业集群航母”。今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产量达768.1亿斤,较去年增加35.3亿斤,全国排名上升2位,跃居第6位,再创历史新高。内蒙古迎来第十八个丰收年!从前三季度畜牧业生产形势看,牲畜存栏7740.9万头只、肉类产量160万吨,同比均保持增长,今年畜牧业生产可实现“十七连稳”。
着力构建农牧业生产体系,粮食等重要农畜产品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划定657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累计建成4503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亿亩以上,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年外调粮食400亿斤以上,是国家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内蒙古贡献。二是全面抓牢优势畜产品稳产保供,积极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强化标准化养殖和优良品种推广,大力实施奶业振兴行动。肉类产量稳定在268万吨,牛奶611.5万吨,是全国唯一牛奶产量超600万吨的省区,羊肉113万吨、牛肉产量66.25万吨,均居全国第一,绒毛和饲草产量居全国第一。三是坚持绿色兴农兴牧,持续实施农业“四控”行动,推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保持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5%,地膜回收率达到8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农牧业生产环境初步形成。
优良的环境造就了优质的产品,全区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97%以上,农畜产品已成为内蒙古“绿色”名片之一。
着力构建农牧业创新体系,科技装备水平整体跃升
一是推进科技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强化实用性技术集成应用,组建了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联盟和9支农牧业重大协同推广团队,加强创新协作,依托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示范推广新品种130多个,集成示范新技术300多项,推广玉米无膜浅埋滴灌节水控肥增效种植技术等一批先进模式,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将达到60%。二是整合优势种业资源,以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领军企业为依托,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强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已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3000余份,培育7个良种繁育基地、7家国家级保种场、3个保护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奶牛种业产销全国占有率第一,培育国内排名100名以内的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种公牛居全国首位。种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三是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农业机械化从主要作物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延伸。创新牧机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创新药浴、剪毛、饲喂、清粪等畜牧养殖机械。全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1%,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
良种与良法配套、农机与农艺融合大大推动了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科技已成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着力构建农牧业产业体系,乡村富民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实施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发展产地初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特色优势产区梯度转移。截至2020年,自治区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16家,2021年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已公示),2021年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计达到68%。二是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将农牧业生产向加工、流通、品牌、销售拓展,创建草原肉羊、河套向日葵、科尔沁肉牛、大兴安岭大豆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7个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和38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形成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和肉羊、肉牛、马铃薯等10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链条。三是发挥乡村休闲体验、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功能,将农牧业产业链条向多领域拓展,新业态融合发展加快,全区规模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达到4078家,带动农牧户16.43万户。34个嘎查村被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从美丽乡村到产业强镇示范带动,从合作社到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从产业园到产业集群的全产业链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企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带动260万户以上农牧民进入产业链条增值收益。
着力构建农牧业经营体系,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
一是围绕土地、资金、劳动、技术、产品等要素强化政策引导,加快以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到5942家、4128家,录入全国家庭名录系统家庭农牧场28万个。二是聚焦薄弱环节和服务小农牧户,以集中连片种植和集约化经营为重点,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区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10654个,托管服务总面积达到7799万亩次,有力推动了小农牧户与现代农牧业有机衔接。三是深入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程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累计培训高素质农牧民71万余人次,大批高素质农牧民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力量。
专业化队伍的培育壮大为“三农三牧”输送着新鲜的血液,新型农牧业经营模式正在破茧成蝶,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新时期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
着力构建农畜产品品牌建设体系,农畜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是实施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培育优势区域公用品牌,呼伦贝尔草原羊、兴安盟大米、科尔沁牛肉、锡林郭勒羊肉等11个特色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草原民丰马铃薯、极北香稻大米等6个企业产品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天赋河套”迅速崛起,品牌影响力指数位居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第一。二是加强品牌保护和管理,加强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和产权保护,强化地理标志农畜产品的登记保护。建立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推行品牌目录动态管理,评选第一批区域公用品牌25个、企业品牌120个、产品品牌170个。三是加强有机、绿色、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管理,全区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520余万亩,认证培育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900多万吨,累计认证总数达到2136个,位居全国前列。今年,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扎兰屯黑木耳还成为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首批入选的受欧盟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
“蒙字标”品牌越叫越响,区域公用品牌越树越亮,“内蒙古味道”深入人心,内蒙古农畜产品品牌竞争力愈来愈强,品牌在农牧业提质增效中不断发挥重要的作用。
据悉,自治区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深入开展牧区现代化试点,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内蒙古实际的牧区现代化建设新路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两手抓,坚持底线思维,严守生态红线,以草原生态功能要求为前提,进行科学规划和充分论证,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园区,2020年,阿巴嘎旗治理退化沙化草原20万亩,营林造林20万亩。二是体制机制创新催生新活力,以草牧场和家畜等资产折股量化组建股份合作社、政府购买服务、家畜托管等经营方式创新取得了良好效益,比如,新巴尔虎右旗芒来嘎查组建股份合作社当年创收385万元,社员首次享受分红。三是特色主导产业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巴尔虎右旗和阿巴嘎旗标准化饲养牛羊存栏达到150万头只以上,实现单产和效益双提升,引进加工企业,推动牛羊养殖加工集群发展。4个试点旗发展民族传统奶食品手工坊382个,马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医疗产业、生态牧场观光体验等新业态势头良好。四是民生公共服务得到新提升,4个试点旗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受益农牧民4.3万人;推动户厕改造,3.2万户使用到卫生厕所,4个试点旗具备条件的苏木乡镇、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通网电率达到82.98%,未通网电户99.9%实现风光互补供电。牧区新建通信基站47个,4个试点旗行政村将实现高速网络全覆盖。
责编:张雪冬、刘泽)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勤练+常赛”内蒙古推动体育教育提质增效
为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体魄,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每天第二节课后的课间时间里,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将广播体操“升级”为动感课间操。在冬日的暖阳下,伴随着活力四射的音乐,同学们在张力十足的动作中享受运动乐趣,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
“高质量发展新北疆·现代化产业看内蒙古”网络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与会领导和采访团部分成员合影。杨亚东摄人民网呼和浩特12月20日电(刘艺琳)12月20日,“高质量发展新北疆·现代化产业看内蒙古”网络主题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正式启动。…
文章来源于:http://gaokao.ljyz.com.cn 高考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