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考网 > 梁河县 > 正文

云南举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德宏州专场)

日期:2023/7/11 8:54:01 浏览:

教授、老医生到德宏指导帮助工作。

五是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在脱贫攻坚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也把青浦区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和做法借鉴过来,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以项目带动,将盈江县铜壁关乡的大小浪速打造成了“百花谷”“百鸟寨”,将陇川县户撒乡的坪山村中寨村民小组打造成傈僳特色村,将芒市回贤村打造成了乡村旅游示范村。通过上海的帮扶,我们美丽县城结合各县的实际,打造了一批特色民族村寨,这些特色村寨的打造也为下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几年来,青浦区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用心用情用力,办成了很多实事、好事,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扶贫协作中展现了强烈的政治担当、良好的作风和奉献精神,深得德宏干部群众的赞誉。

相信我们双方将进一步携手共进,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一起在奔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谢谢!

新华网记者:

请问李副州长,德宏在这一轮脱贫攻坚中是如何发挥优势,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谢谢!

德宏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正环: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对德宏农业产业、产业扶贫的关心和关注。就德宏而言,发展产业是摆脱贫困最重要、最核心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和路径,这几年,我们通过“五个加强”抓好产业扶贫。

一是全州一盘棋,加强产业谋划。我们总的思路是“巩固提升粮食、蔗糖、茶叶、咖啡等传统产业,发展突破烟草、蚕桑、果蔬、畜牧等特色产业”。这几年,围绕这些重点产业实施了1400多个产业扶贫项目,有产业发展条件的3万多户1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发展产业中获得人均纯收入4336元。2019年,我州种植甘蔗85.9万亩,种植面积全省第二,单产德宏排在全省第一,这个产业带动建档立卡户10403户;同时,还发展了茶叶产业,带动建档立卡户11097户;发展烟叶19.63万亩,带动建档立卡户3748户;到今年底,全州蚕桑产业达到9.5万亩,带动建档立卡户2169户,我们还有37万亩的坚果,带动建档立卡户7299户。我们利用热区这一地理优势发展冬季农业,冬季农业常年保持在115万亩以上,带动建档立卡户达21180户。

二是加强资金投入。我们坚持财政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帮扶资金都按不低于30%用于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全州投入各类财政资金25亿元用于产业扶贫;龙头企业投到产业的资金约在34亿元以上;金融部门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方式,支持产业发展达11.22亿元。

三是加强产业新主体的引进和培育。提出“产业扶贫既要有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也要有铺天盖地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思路。这几年,中粮集团、上海光明、双胞胎集团、联想佳沃、褚橙集团等顶天立地的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德宏。除了这方面,我们也非常重视培育铺天盖地的本土农业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等。如,糖业的德宏英茂,咖啡的后谷公司、蚕桑的德宏正信等。通过将建档立卡户绑定到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又绑定到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健康发展,贫困户稳定增收。

四是加强由一产增效向三产融合增效转变,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扶贫产业体系。一个产业只有形成了三产融合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农产品的价格和市场才会稳定,只有市场、价格稳定了,老百姓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所以,我们除了高度重视种植基地、养殖基地的建设外,同样重视农产品的加工升值和市场营销。我们不仅有近86万亩的甘蔗种植,还建有10座糖厂,而且是云南省内第一家把甘蔗变白糖,白糖的副产品变干酵母,把白糖和干酵母废弃物通过综合利用变成有机肥的第一家全产业链开发蔗糖产业的州。我州不仅有27万亩咖啡,同时,也建立了亚洲最大的速溶咖啡生产线;我州不仅大力发展畜牧业,也建有瑞丽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我们不仅动员老百姓发展种桑养蚕,还引进企业发展丝绸产业,目前,建有我省规模最大、链条最长的丝绸全产业链产业园,今年10月一期正式投产,投产后就能解决3000人的就业问题。

在市场开拓方面,我们省内省外、线上线下齐发力。去年以来,我们通过上海西郊国际、上海江桥批发市场等,向上海输送的扶贫产品达2万多吨,销售收入达9000多万元。我们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目前,全州共引进快递和物流企业14个,经营主体29个,全州50个乡镇都覆盖了电商服务站点。我们与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两年内,我们将有100个农产品商铺进驻拼多多。目前,我州网络销售规模已经突破了150亿元,在全省排第二位。在本月11日,我们与拼多多合作,举办了一场州长带领5个县长(市长)直播带货活动,州长和县市领导为扶贫产品代言,短短半天时间,关注量突破100万人次,成交7000多单。

五是加强科技投入,让科技助推扶贫产业。我们精心打造示范基地,做到每发展一个产业,整合政府和龙头企业的科技力量共同打造产业示范基地,让老百姓在发展产业中学有标杆、做有标准;我们让科技到基层进基地。我们提出“科技人员要把田间地头变成实验室,把产业基地变成上班地点”的理念。截至目前,我州共组建40支由280名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队,经常深入基层、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我们还从职业院校、行业部门、生产一线聘用900多名产业辅导员,进村入户指导老百姓发展产业。

总之,我们深知发展产业非常重要,也深知发展产业不容易,今后,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心思用在发展产业扶贫上,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

谢谢!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想请梁昌才乡长谈一谈,在“一族一策”帮扶下,你们乡是如何让“幸福阿昌”目标变为现实的?

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乡长梁昌才: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阿昌族是云南7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德宏州梁河县曩宋、九保、陇川县户撒和芒市江东乡。全国阿昌族总人口为39555人,德宏有31523人,占阿昌族总人口的80%,2014年,德宏州阿昌族有贫困人口585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7.95%,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在云南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以建设“幸福阿昌”为目标,采取“一个集团帮扶一个民族”的方式,投入12.46亿元,组织实施了“基础设施、民居保障、产业增收、综合推进”四大工程,截至2019年末,德宏州阿昌族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3%,实现了整族脱贫。

九保阿昌族乡是全国仅有的3个阿昌族乡之一,2014年,贫困人口为269户904人,贫困发生率5.76%。下面,我就我们九保阿昌族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做个简要介绍: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采取“12345”措施,拿出绣花功夫,以滚石上山、爬坡上坎的攻坚精神向贫困持续发起总攻。

一条主线强基础。九保阿昌族乡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不断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让党旗始终在阿昌山寨高高飘扬。整合投入资金2.5亿元,群众住上了青砖白瓦房,走上了柏油路、喝上了安全水、村民议事有了地点、上学就医在家门口就解决、文化设施走进了乡村。党旗飘起来,干群动起来,产业强起来,环境好起来,人民富起来,成为当前阿昌山寨的真实写照。

两项政策保安全。在推进“两不愁三保障”过程中,紧抓住房这一指标,以建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为抓手,做到生活设施与生产功能配套,安居保障和美丽宜居同步推进。全乡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41户,农村危房改造1008户,解决了5400名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三条路子促增收。为解决村集体和老百姓的收入问题,我们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根本出路,着力在产业链上做加法,做活了稳定增收大文章。一是让村有当家产业。构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致富能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机制,提升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过程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让户有增收门路。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养种结合、长短结合”的原则,落实扶持资金,加强技术培训,因户实施短期有收益、长期可致富的种、养、小买卖、小作坊“四个增收”工程,帮助群众实现产业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转变,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三是让人有一技之长。实施了每户1人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每个贫困家庭至少1人实现转移就业,通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解决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家庭实现就业1人的“三个一工程”。目前,全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81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41个。

四项措施保民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我乡始终把落实民生保障政策,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一是落实教育帮扶,精准发力“拔穷根”。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全面落实教育帮扶政策,积极争取社会帮扶,全乡未出现因贫辍学、因贫失学的情况。二是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三是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抓细抓实残疾人扶贫惠残工作,落实残疾人保障措施。四是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全面落实“三重保障”措施,降低因病致贫风险。

五个行动聚人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九保阿昌族乡高度重视调动群众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一是开展“我是党员我先上”行动,在群众中立标尺、树典型、起示范。二是开展感恩思进宣讲行动,引导群众感党恩、自力更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三是开展树典型、推先进行动。大力宣传在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团体、家庭和个人,让群众干有榜样,学有典型。四是开展“五个一”亲民爱民行动。与群众同吃同劳动拉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五是实施“爱心超市”助贫行动,以小积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大治理,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

通过努力,我乡实现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群众住房稳固安全,群众收入日益增加,社会事业长足发展,阿昌山寨旧貌换了新颜。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14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806元提高到9621元;全乡5个贫困村和525户2019人顺利脱贫出列,全乡贫困发生率由14.23%下降至0.67%。

脱贫攻坚工作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巩固。下一步,我们信心满怀,矢志不渝、苦干实干,让阿昌山寨更加美丽、阿昌人民更加幸福!

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

前几天,盈江犀鸟宝宝出巢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犀鸟宝宝成了网红。请蔡伍先生给我们讲述一下,村民爱鸟护鸟的脱贫故事。

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石梯村民小组蔡伍: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来自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的傈僳族村民蔡伍。

我的家乡石梯与缅甸山水相连,是南方古丝绸之路出境的重要通道,因在陡峭悬崖上开凿阶梯出行而得名。我们寨子有85户363人,均为景颇族和傈僳族群众,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贫困发生率达50.5%。以前的石梯交通落后、刀耕火种,想改善伙食只能靠打鸟和狩猎,我们过着守着大山饿肚子的穷日子。

直到20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kao.ljyz.com.cn 高考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