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考网 > 林州市 > 正文

高考试卷中的河南(安阳篇):红旗渠

日期:2023/7/8 19:46:05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10-30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夸张。安阳市龙安高中余文国老师对最近几年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发现每年高考试卷中,基本上都有安阳元素。今年高考结束后,记者和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专家对全国所有高考试卷梳理发现“诚哉斯言”:在今年高考试卷全国甲卷·语文和全国乙卷·语文中,都有殷墟元素在考题中出现,而在全国高考试卷中,涉及河南元素的高考试题竟有9题。“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之“高考试卷中的河南”特别策划击节而出。

因此创意出自安阳,此策划也得到了安阳市领导大力支持,因此“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之高考试卷中的河南系列,首推安阳篇。今天推出第2题——

高考试卷中的红旗渠

上世纪60年代,当地人民为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在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水利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红旗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有涉及安阳林州红旗渠的考题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节原题

一、2019天津地理卷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城调水工程---红旗渠(如上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二、2015年北京卷(地理部分)

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下述景区组合中旅游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A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禹王台、铁塔公园

b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殷墟、马氏庄园

C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抱犊寨

D八里沟、万仙山、秋沟、齐王寨

第二节试题解析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专家解析:杨惠茹

郑州外国语学校陈太根

第一题解析

本题属于地理命题范畴,考查了人类因地制宜改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减轻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具体考查的是太行山地形对水渠建设的影响,及人类科学设计水渠坡度,延长使用时间,实现水渠的科学持续利用。据文字材料分析可知,红旗渠修在太行山的“陡坡上”,陡坡水流较快,对渠堤的侵蚀作用较强,渠堤容易损坏,故要将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水流速度降低,进而减轻对水渠渠堤的侧蚀作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区堤,所以答案是A。

第二题解析

本题属于地理命题范畴,考查了旅游资源的分类及旅游资源组合对区域旅游的吸引力。试题彰显了河南省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

旅游资源一般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安阳既有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又有丰富的自然旅游景观,旅游资源多样性最丰富。如殷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马氏庄园是清代巡抚马丕瑶的府第,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安阳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太行大峡谷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而红旗渠则更是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既呈现了太行山多彩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这种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组合极具吸引力,所以答案是b。

第三节试题里面的故事

每一道或语文或数学或历史或地理问题背后,由点及面,顺藤摸瓜,都可以找到映射安阳历史、民风民情的故事,这里有历史尘迹,有太行雄奇,有纯朴民风,还有精神屹立。今天,我们就跟着试题,来到红旗渠,感受红旗渠精神,领略醉美太行。

林州到底有多缺水?——一担水夺去一条命村名人名都带水

翻开林州地图,你会发现,林州许多地名都带“水”,如河顺镇、横水镇、曹旺水村、龙送水、砚花水、张家井、李家池、洪河、枊泉……当地上一辈儿老人给孩子起名,也常与“水”有关,如男孩子叫水旺、水生、水兴、来水,女孩子叫水英、水莲、水娥等。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林州缺水。

林州因为缺水,甚至还出了人命。1920年大旱,大年三十,桑耳庄桑林茂老汉一大早就起来到离村3.5公里外的黄涯泉,想趁早挑一担水回家过年。可是担水的人很多,快到天黑才接满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心疼公公,摸黑出村迎接,并把水担在了自己肩上。由于天黑坡陡,没走几步便被拌了一跤,辛苦一天挑来的一担水洒了个净光。没想到这一担水竟成了夺命水。当天夜里,悔恨交加的儿媳竟悬梁自尽。大年初一,将儿媳草草掩埋后,悲痛欲绝的桑林茂老汉便领着全家走上了逃荒之路。区区一担水,竟能将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葬送!

水贵如油,这是对当时林州缺水现状的真实描述。林州位于太行山区,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林州过去有民谣:“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沙土,留下石头蛋”。一部《林县志》,就是一部荒旱史。新中国成立前,全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人们翻山越岭到几公里、十几公里外取水。居民平常很少洗脸,洗脸也只是舀一点点水,大人洗了小孩洗,刷锅洗碗用水也都是上顿用了下顿用,今天用了明天用,最后成浆糊了才肯让牲口喝掉。

修渠钱粮从哪来?——85.06%靠人民自筹

修建红旗渠,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林州的穷困面貌,用当地人的话说:“宁肯苦熬一阵子,不愿苦熬一辈子。”但当年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钱粮问题很不好解决,又有“大跃进”和“左”的错误干扰,修渠难度可想而知。统计显示,红旗渠工程建设历时十年,总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25.98万元,占14.94%,县社队自筹投资5839.66万元,占85.06%。

没有原料怎么办?——自己动手学“烧碳”

为解决世世代代吃水难问题,绕过太行山从山西引水至林州,这么庞大的工程,怎么设计路线?怎么施工?主干渠坡度落差仅1/8000,水渠坡度多少合适?这些都是摆在林州人民面前的技术难题。更难的是,当时林州全县只有28名水利技术人员,最高学历为中等技术学校毕业。

怎么办?林州人民发动集体智慧,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没有测量工具,便就地取材,用2台水平仪和一些水盆之类的土设备“找平”;没有石灰,自己学着烧石灰;没有炸药,就从全县58万人口中招聘制造炸药的人才,办工厂研制炸药;没有水泥,就请来以前在外地水泥厂工作过的退休老专家,筹办水泥厂。修建红旗渠,不仅为林州锻造了“百万大军出太行”的建筑工匠,还给林州的建筑材料打下了产业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领导干部带头干

红旗渠主要由林州人民修建,总投资6865.64万元,整个工程“零贪污”。林州流传一句话:“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在红旗渠建设那段艰苦岁月里,干部与群众实行“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起五更,搭黄昏,早晚两头见星星,夜以继日奋战工地,抡锤打钎,装药放炮。干部同民工一起抬石灰、扛工具,往往是民工一身汗,干部一身泥,常常是吃一锅饭,同啃窝窝头,干群关系十分融洽。

带领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老林县县委书记杨贵,14岁便参加了革命,15岁入党,1954年26岁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一干就是21年,自称林县是第二故乡。毛主席曾经称赞他“治水很有一套”,当地群众说:“南有都江堰,北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2018年4月10日,杨贵同志在京逝世。2019年3月23日,杨贵同志骨灰从北京运回林州,安放在红旗渠纪念馆东侧小山坡上。杨贵在1958年曾将当时林县发展的远景描绘为:“渠道网山头,清水到处流;吃的自来水,鱼在库中游;遍地苹果笑,森林盖坡沟;走的林荫道,两旁赛花楼;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不缺吃和穿,不怕灾年头;生活日日好,山区人民永无忧。”如今的林州,一座山城,满眼春光。

像一心扑在红旗渠建设上的副县长马有金,“神炮手”常根虎,铁姑娘队队长韩用娣、郭秋英等,这一批批干部和英模,用生命和血汗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丰碑!

修渠牺牲多少人?——81名干群生命礼赞

红旗渠修渠10年,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生命,吴祖太是这81位烈士中唯一的外乡人。

吴祖太,河南原阳县人,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主动请缨来到林县,参与红旗渠工程设计。他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不畏艰险,爬山越岭,实地勘测,设计方案,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1960年3月28日下午,他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情,不幸被塌方夺去了生命,年仅27岁。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任务。除险英雄任羊成,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任除险队队长。他终日带领队员们腰系大绳,飞崖下崭,凌空除险,经常带头象打秋千一样悬空排除险石,整天在半空中飞来荡去。被群众称为“飞虎神鹰”。有一次一不小心,一块石头砸在嘴部,撞掉了三颗门牙,他忍着巨痛,把牙扔掉,忍着剧痛继续干了6个小时。第二天戴上口罩,继续背着大绳空中除险。任羊成曾发自内心地说:“我是苦水里泡大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任羊成,我能活到现在已经赚了20多年,眼下就是为红旗渠摔死,也比小时候饿死喂狗有名堂。”

巾帼英雄李改云,共产党员,姚村公社第一营妇女营长,带领女工们和男人比着干,那时叫“铁姑娘”。在工地检查安全时,发现半山坡上土石马上要坍塌,她把大家推开,自己却被埋在碎石堆里。等到大家把她刨出来时已经不醒人事。在医院治疗中,医生尚克元、护士王麦荣从自己身上割出皮肤给李改云做植皮手术,省委派直升机飞到林县又把她接到郑州接受治疗,最终保住了命,右腿却终生残疾。

林州人民有一股韧劲,无论任何艰难险阻,都要排除万难,战天斗地,敢叫日月换新天。凝练成一句话,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第四节跟着试题去旅游

红旗渠风景区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kao.ljyz.com.cn 高考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