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06-09
高考,如同一场“养兵千日,用在一朝”的战争,关系着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前途命运,也给每个人的青春留下了独特的印迹……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
踏进考场的你,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吗?回忆那年高考,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你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吗?近日,记者寻访到3位不同时代的高考考生,当中有恢复高考后的首届考生,有2003年经历“非典”疫情的考生,还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考生,听他们同中有异的高考片段,串联起那些让人刻骨铭心的高考回忆……
考生名字:黄保和(退休教师)
高考时间:1977年
高考记忆:知识改变命运
丰镇市三义泉中学退休教师黄保和的大学记忆,是从1978年开始的。在求学与任教的30多年里,他的人生,一直行进在教育的变化之中。从参加高考到考入大学,再到成为人民教师,一路走来,感慨颇多。
“1977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久别的高考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给所有莘莘学子带来了学习的希望。”作为恢复高考以来最早一批受益者之一,黄保和表示,停摆十年的高考恢复,激起了千万学子重拾课本、改变命运的希望,引发了学习的热潮,也为想要继续上学的青年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当时已经当了父亲的黄保和,欢呼雀跃地抱起地上正在玩耍的孩子,庆祝高考恢复。
“由于这是中断了10年后,高等学校第一次通过文化考试进行招生,放宽了考生年龄,为此出现了许多师徒、师生、兄弟姐妹一起参加考试的情形,这是中国高考史上少见的特例。”黄保和回忆说,“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参加高考,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
回忆起参加高考的那一幕,76岁的黄保和记忆犹新地说:“当时农村条件差,为了能抓住这难得的考试机会,白天农忙完,晚上挤时间在煤油灯下看书、抄习题,经过1个多月的复习,带着兴奋、好奇、期待、憧憬的心情奔赴考场。”
1978年春节期间,黄保和被乌兰察布盟师范专科学校(今集宁师范学院)录取,成了当年周边村里唯一考上大学的人。
“那时农村没几人能考上大学,能考上是一种荣耀,去学校报道的前一天,乡亲们来到家里往包里塞鸡蛋。”回忆起高考,黄保和心里满是感激和感恩。那年高考,让他感受到了真情和温暖,“那是命运的转折点,很有幸能成为1977年高考中的一员”。
“一直怀揣‘大学梦’的我赶上了恢复高考的‘首班车’,用知识改变了命运,实现了出人头地的梦想。”黄保和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每当我看到一届届学生怀着对知识的好奇心走入校园,一届届学生学成顺利毕业,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求学的自己。”
考生名字:王国龙(银行从业者)
高考时间:2003年
高考记忆:当高考遇上“非典”,那些经历太难忘
尽管已经过去了19年,但回想起自己的高考经历,在银行工作的王国龙记忆犹新。
2002年,教育部调整高考政策,高考时间由原来的7月变为6月,提前一个月,这意味着高考少了一个月的复习时间,考生需要在紧张的备考中调整复习计划。
焦虑、紧张、忐忑,王国龙记得这是当时班级里同学们的普遍表现,不过,比起考试时间的调整,随后袭来的‘非典’疫情,更加让他及同学们措手不及。
虽然当时“非典”疫情严重,但学校并没有停课,只是防控要求特别严格。王国龙回忆到,每天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测量体温,教室、走廊每天都在消毒,到处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门窗要全天打开通风,在集宁4月的寒风中做着模拟试卷,同学们都冷得瑟瑟发抖。
进入六月,王国龙迎来了第一个六月份的高考。王国龙向记者介绍,2003年6月7日一大早,他早早来到高考考点,进考场前,工作人员会进行体温测试。因情况特殊,那年的高考防疫管理很严格,每个考场安排的人比往年少。
“试题难度均超过平时的模拟考试,考完数学后,我的心情失落到了极点,和我一样,不少同学是哭丧着脸走出考场的。回到家,父母安抚我,试题不光难倒你一个人,大家都一样,这时候拼的是谁心态好。”王国龙感慨地说起自己的高考历程。
经过调整,王国龙顺利通过了考试。
成绩揭晓那天,王国龙欣喜若狂,除数学成绩比模考低之外,其他科目发挥基本正常,最终,他如愿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对我来说,高考没有什么遗憾,只要努力过就可以了!”作为一名疫情期间参加高考的“过来人”,王国龙感慨地表示,今年的高考,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进行的又一次考试,这场“特殊”的高考,是这一代年轻人的“成人礼”,必将成为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祝愿所有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都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考生名字:张宏伟(在校大学生)
高考时间:2020年
高考记忆:经历网课的一批人
2020年,注定让人难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高考时间从六月调整到7月,备考成了“加时赛”,而全国1071万高考考生都在努力打满全场。
听到“疫情下的高考”这个话题,东北大学在校学生张宏伟很有感触。
“我们的高三比较特殊,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肆虐,本该早早回到教室进入紧张复习阶段的我们,却不得不宅家对着电脑上网课,同学们开玩笑说我们是‘网课一代的鼻祖’。”张宏伟感慨地说。
回忆起那段“特殊的备考”经历,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近2个月的网课。7时25分,上线打卡,8点开始上午的网课学习,下午根据情况继续学习相关课程。网课时间上午控制在3个小时之内,下午也一样,除此之外,每周一三五还有半小时的体育课——这是当时张宏伟每天的网课时间表。
“虽然安排了明确的作息表,但坐在家中复习,氛围不一样,做梦都盼着开学的日子。”张宏伟告诉记者,有时候长期盯着电脑屏幕听网课,老师和学生互动少了,难免会发困走神。加上身边没有同学一起并肩作战,孤独备考的他也少了些携手并进的动力。以前在教室,如果学不动的时候,看到身边还在埋头苦读的同学,就会燃起斗志,当时全靠老师在微信群里的鼓劲加油。
“‘人生大考’遇上‘疫情大考’,对自律的要求更多了,差距就在近两个月的居家备考中拉开了。对于自主性和自律性强的学生,在家复习期间,他们更能查漏补缺,提高高考成绩,但对于自觉性和自控力相对差的同学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张宏伟表示,为了提高自律性,提前一天定制好学习计划,并细化到分钟,此外,学习桌上只放必要的学习用品等等。
转眼来到了4月20日,张宏伟正式告别“网课”回归线下课堂,积极备战。
谈及高考延期,张宏伟坦然面对,“一方面,战线拉长,备考的这根弦一直紧绷着,不敢有丝毫松懈。另一方面,多了一个月的复习时间,有利于查漏补缺,争取更高的分数。”
“高考是奋斗拼搏的答卷,在美好的年华遇见高考,无论考得好与坏,都是青春的‘成人礼’。虽然网课、戴口罩成了当时我们的‘加试题’。在面临同样的困难之下,乐观应对才是可行之路。”张宏伟说。
转眼两年过去了,张宏伟已经是一名大二学生,看着奔赴考场,飞跃龙门的学弟学妹,张宏伟祝福他们,愿他们的努力不被辜负,愿他们用优异的成绩为青春的“成人礼”剪彩,乘风破浪开启人生新篇章。
(记者张少慧)
文章来源于:http://gaokao.ljyz.com.cn 高考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