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考网 > 湖北省 > 正文

查漏补缺还是破而后立?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该如何让考生放心?凤凰网湖北

日期:2023/8/2 15:19:10 浏览:

近日,随着各地高考志愿填报陆续截止,众多考生和家长终于结束了这高考的“后半场”——志愿填报的“考试”。

然而,据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7月2日,有群众报警称自己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且已经过了网报志愿的截止日期。警方很快锁定违法行为人并积极劝投。随后违法行为人项某宇到派出所自首。

为什么要篡改他人志愿?据悉,项某宇因与同学关系不好,在学校拍下同学的准考证号,使用电脑登录高考招生平台多次试密码,成功登录同学的账号后,非法篡改了其高考志愿。

众所周知,高考志愿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着一个考生的前途命运,恶意篡改他人志愿的行为,将导致考生无法被心目中理想的高校录取。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给予项某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湖北省招办将让受害人重新填报志愿。

无独有偶,上述事件发生不久,7月5日,湖北随州张先生向媒体求助称,孩子的高考志愿在填报平台关闭前40分钟被人篡改。后经警方调查发现,是某大学生受雇从事兼职招生工作时,暗自记下小张的密码后,将小张的志愿篡改为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随州公安已向湖北省招生考试办出具证明,小张的志愿已经改回原样。

高考志愿如此重要,但为何每年高考过后,屡屡有篡改他人志愿的案例发生?上述两起案件,因受害人发现及时,公安机关行动迅速,高校招生工作尚未结束,省招办尚且可以让受害人恢复之前填报的志愿。

但并非所有受害者都能这般幸运。2015年,山西万荣考生志愿被篡改,不仅无缘心仪的大学,还险些连大学都上不成;2016年,山东单县一中四名考生高考志愿被同班同学篡改,被迫去篡改后的志愿高校就读,而篡改他们志愿的同学陈某获刑7个月。

我们常说“要防君子更要防小人”,无论是谋取私利,心怀妒忌,亦或是“出于好心”“为孩子着想”,篡改他人志愿,本质上是对他人受教育权的侵犯,轻则违法,重则涉嫌犯罪。

因一时的冲动,酿就了终身大错,不光可能毁了他人十余载的“寒窗苦读”,也会毁了自己的一生。虽然每一年教育部都会不厌其烦地发出警示,提醒广大考生做好个人信息防护,谨防志愿遭篡改。然而事实是,几乎每年高考或中考招生季,都会出现考生被篡改志愿事件。

究其根源,一是处理偏宽偏软。从近年来高考志愿被篡改的案件看,嫌疑人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也有被行政拘留的。之所以有不同处罚结果,除了要综合考虑嫌疑人悔罪表现、被害人谅解态度等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产生严重后果。二是志愿填报系统存在一些漏洞。目前部分省份高考招生平台的登录验证较为简单,仅需要考生号以及密码就能登录。三是考生防范意识不强。四是招生机构良莠不齐,让人有利可图。

由于这些因素纷繁复杂,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如何遏制篡改高考志愿事件再发生?确实需要好好动一动脑筋。

出台专门的法律规范,明确量刑标准与处罚力度。让人们知道篡改他人高考志愿这一行为是违法甚至犯罪,不仅会影响他人,也会赔上自己前途。

对志愿填报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升级技术保障。在荆州的这个案例中,受害人设置的密码居然可以被他人以考号“试出来”,无不证明目前的志愿填报系统已不适宜,而人脸识别、实名验证、指纹识别、信息绑定等多重验证技术手段,在当前已经是很成熟的网络信息保护技术。

提高考生防范意识,学校除了提醒考生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个人信息,也应该集中发布警告,警示篡改他人高考志愿这一行为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同时,考生本人与家长更勿泄露给他人。

招考、监管等部门适时“亮剑”,对于各大院校招生机构指使、暗示工作人员,或是收买他人篡改考生志愿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严重者可取消其招生资格,并交公安机关处理。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给高考志愿被篡改的考生,提供一个渠道、一个机会,能够“修正”人生轨迹,而不是当前社会中只能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做法。

不管是查漏补缺,还是破而后立,只有打造好保护高考考生志愿填报的“刀”与“盾”,才能斩断幕后黑手,为考生的未来护航,让高考填报志愿这一环节形成“闭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否则明年这“打不死的小强”又会出现,让警方神经紧绷。

点击查看往期:荆楚热点锋评万象

文章来源于:http://gaokao.ljyz.com.cn 高考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